"想象一个立方体,"维度几何学教授雷诺兹在教室中央缓缓转动手掌,四色能量在她指尖形成一个完美的三维立方体,"现在,想象这个立方体同时向第四个空间维度延伸。。。"
教室里,五百名学生屏息凝视。
随着教授手势变化,立方体开始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扭曲变形,展现出普通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几何特性。
第三排的马库斯突然捂住头,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。
他的视线变得模糊,眼前的立方体似乎在不断膨胀、收缩,留下重叠的残影。
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,仿佛整个教室都在呼吸。
"又一个,"雷诺兹教授迅速解除了演示,对助教点头示意,"带他去医疗中心。
"
这是维度学院开课第二周以来的第四十三例"维度眩晕"案例。
几乎所有班级都出现了类似状况——学生在接触高维度概念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不适,从轻微头痛到严重的空间感知混乱,有些甚至报告看到了"不应该存在的颜色"或"无法描述的形状"。
医疗中心已经忙碌不堪。
赢天穿过走廊,看到十几名学生躺在特制的调节床上,医疗团队正在为他们进行能量平衡调整。
为首的医疗官汉娜·施密特——一位来自德国的神经科学家,也是九十九位维度使者之一——正通过她的维度能力检测患者的脑电波模式。
"情况如何?"赢天轻声询问。
汉娜抬起头,手中的四色能量缓缓消散:"比预期的复杂,但在可控范围内。
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认知超载,而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重新校准过程。
"
她指向一张大屏幕,上面显示着患者脑部活动的三维模型:"看这里,当学生尝试理解高维概念时,大脑中形成了全新的神经连接模式。
这种重组过程会暂时干扰正常的空间感知,导致维度眩晕症状。
"
"有解决方案吗?"
"我们正在开发一种'维度适应训练',"汉娜解释道,"通过渐进式的刺激和引导,帮助大脑建立起新的认知框架,而不至于过载。
"
在医疗中心的一角,一位留着短发的日本少女正专注地操作一个全息投影装置,手指灵巧地在四维图形中穿梭,似乎完全没有受到任何不适影响。
"那是小野千寻,"汉娜压低声音说,"十六岁,来自京都。
她是少数几个完全没有维度眩晕症状的学生之一。
不仅如此,她似乎天生就能理解高维结构。
我们正在研究她的脑电波模式,希望找到预防维度眩晕的线索。
"
赢天走向少女,观察着她手中的全息模型——那是一个旋转的六维几何体,普通人无法直观理解的复杂结构,在她手中却如同积木般简单。
"小野同学,"赢天用日语问候,"你似乎对这些概念很适应?"
千寻转过头,黑色的眼睛中闪烁着异常的专注力:"赢天院长,这些形状。。。我一直能看到它们,从我记事起就能。
只是以前不知道该怎么描述,也不知道它们有名字。
"她犹豫了一下,"其他人真的看不到这些吗?对我来说,它们就在那里,就像空气一样明显。
"